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党中央、国务院公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全面推开、全面深化新阶段。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促进规则衔接,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人员往来便利化。肇庆作为粤港澳大湾区“9+2”主体城市之一,如何抢抓历史机遇,全方位参与大湾区建设,谱写肇庆发展新篇章?围绕上述问题,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赖泽华近日接受了南方日报、广东广播电视台、羊城晚报、西江日报、肇庆广播电视台等省市媒体采访。
肇庆迎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记者: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请您谈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给肇庆带来的机遇。
赖泽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为广东新时代改革开放提供了重大发展平台、创造了重大历史机遇。在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于2月18日正式发布,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从开局起步进入全面推开、全面深化新阶段。40年前,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南海边画下一个圈,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征程,成就了今天人类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进入新时代,总书记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在南海边画了粤港澳大湾区这个更大的圈,40年后,必将成就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史上的另一个人间奇迹。上一轮肇庆没有被划进去,这一次肇庆很幸运地被划进来了,这是肇庆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性战略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肇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发展起点、发展平台、发展环境、发展动能和发展潜能,对肇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具有划时代、里程碑的重大意义。作为大湾区辐射大西南的关键节点,肇庆在大湾区“9+2”城市群中,国土面积最大、土地开发强度最小、历史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美、营商成本低廉,最具发展潜力和承载力,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在大湾区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担负重要职责。
肇庆绝不能错失机遇,要坚决打好“湾区牌”,牢固树立大湾区意识和大湾区标准,举全市之力参与大湾区建设,按照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广东所能、肇庆所优,以思想融入为先导,以交通“硬联通”为基础,以机制“软联通”为关键,以肇庆新区为重大发展平台,以产业合作为重点,全方位深化与大湾区兄弟城市的互利合作和协同发展,加快把肇庆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乘着大湾区的“东风”,实现跨越发展。
强化交通“硬联通” 构建三大“交通圈”
记者:《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力争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1小时通达。肇庆接下来将如何进一步推动与大湾区兄弟城市的互联互通?
赖泽华:肇庆要全方位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没有交通的一体化,一切都是神话。肇庆将把交通的“硬联通”作为全方位参与大湾区建设的基础工程。大湾区《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完善大湾区经粤东西北至周边省区的综合运输通道,适时开展广湛铁路、柳肇铁路等区域性通道项目前期工作;构筑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力争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这必将加快促进大湾区城市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效互融互通,也为肇庆加快融入大湾区互联互通交通网络提供了有利契机。
肇庆离大湾区兄弟城市其实不远。通过近几年的交通大会战,肇庆的交通条件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初步构建起“一条黄金水道、一条 快速干线、六条轨 道交通、七条高速”的交通网络。从肇庆搭乘高铁到广州只需30分钟,到深圳只需1小时,到香港不到1个半小时,4小时即可通达周边5个省会城市,对接广佛的东进大道一、二期建成通车,成 为肇庆的“迎宾大 道”“发展 大道”“信心大道”。
为实现与大湾区城市的交通“ 硬 联 通 ”,肇 庆 将 加 快 推 进“十三五”时期谋划的投资超1100亿元的交通项目,着力构建融入大湾区1小时、广佛肇半小时、市域1小时“三大交通圈”,基本确立大湾区连接大西南交通枢纽地位。我们将以打通更多南下、东进的快速通道为重点,进一步强化与大湾区主要城市点对点通行效率。大力实施佛肇高速、环城快速干线、东进大道三期等11个全面对接广佛的交通项目,协调推动肇庆到佛山西城轨公交化,加快推进广佛肇交通一体化。力争尽快开通肇庆直达、肇庆始发至香港的高铁,增开到深圳的高铁班次,积极谋划推进广湛、深江肇、珠江肇等高铁项目。同时,积极配合支持距离肇庆主城区仅20多公里的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建设,力争早日进入“航空时代”,积极推进机场西部高速建设,打通南下快速通道,对接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以肇庆新港为核心枢纽稳步推进西江黄金水道港口群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江海联运和辐射大西南水运中心。通过打造现代化的立体交通,为肇庆全方位参与大湾区建设提供基础设施保障,为肇庆大发展夯实交通基础。
成人高考院校专业指导专属提升方案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其它本文关键词:
广东成考网申明:
(一)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以教育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体,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方式:邮件4295042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