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指出,要塑造健康湾区,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紧密合作,支持港澳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主体在珠三角九市按规定以独资、合资或合作等方式设置医疗机构。加强医疗卫生人才联合培养和交流,鼓励港澳医务人员到珠三角九市开展学术交流和私人执业医务人员短期执业。深化中医药领域合作,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国际化,发展健康产业。
在深圳,这样的合作已粗具雏形。港大深圳医院成为深港医疗合作示范,7家公立医院试点两地病人转诊试点工作,香港长者在深可使用医疗券,8家港资独资医疗机构带来港式医疗服务,香港中文大学筹建医学院,深澳中医药创新研究院落户坪山……
2月25日,在深圳举行的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大会上,62个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项目签约,其中,深圳共参与18个,占签约数量近三成。为打造健康湾区,深圳正在深化粤港澳合作,打造区域医疗卫生中心,推进大湾区医疗健康产业的全面发展。
改革▶▶
港大深圳医院试点成效初显
6年前,国际顶尖的鼻咽癌医学专家李咏梅正式加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担任临床肿瘤中心主管,她来到深圳的初衷是想将香港先进的医学和医学理念带到内地。
2012年开业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由深圳市政府出资兴建,香港大学负责具体运营,在深圳作为改革试点率先探索建立“去行政化”“去编制化”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经过6年多的发展,港大深圳医院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卫生合作的一个标志性平台。医院不仅引进了港大的六大优势医疗专科,而且有255位香港及国外专家取得在医院行医的执业资格,平均每天大约有40多位香港医生与李咏梅一样奔波在深港之间。他们带来的港式医疗理念和服务模式,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内地。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会给居民带来什么样的好处,来我们医院看看就知道了。”港大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说。为了打造区域医疗中心这一目标,未来港大深圳医院还将融合国际医疗健康认证和“三甲”评审,推动中国医院评审标准走向国际,率先实现粤港澳三地医院等级认证的统一。
深圳与香港一河之隔,两地居民往来日益频繁,异地就医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在深港两地病人转诊上,目前深圳选定7家公立医院、香港选定2家医院开展两地病人转诊试点工作。而自2015年10月起,移居内地的香港长者也可在港大深圳医院使用港府资助的医疗券支付基本医疗服务的费用。截至去年9月17日,在港大深圳医院使用长者医疗券的人数共计2968人。不久前,港大深圳医院还与澳门政府和医疗机构签约,拟推广澳门长者医疗券在该院的使用,方便移居内地的澳门老人在深看病就医。
资本▶▶
深圳已有8家港资独资医疗机构
一方面,通过深港合作打造公立医院改革范本。另一方面,深圳也大力鼓励社会办医,尤其是积极引进港澳资本来深办医。2013年,香港知名眼科专家林顺潮北上深圳创办了内地首家香港独资眼科专科医院——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下称“希玛眼科”)。他的目标是建立一所具有真正“港味”并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医院。
扎根深圳6年来,通过引进香港先进的医疗服务理念,创新推出“打包收费”、日间手术等港式特色医疗模式,希玛眼科为广东乃至全国医疗服务改革提供借鉴经验。
如今,希玛眼科与香港中文大学正在合作成立眼科研究所,未来将在眼科新药、干细胞治疗、智能医疗等方向展开重点研究。还将规划发展网络医院,更有效深入基层并减轻病人负担。并计划3年在内地10个城市建立希玛眼科医院,并且在粤港澳大湾区开设10家眼科门诊和医院。
“虽然希玛眼科发展至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并非一帆风顺。”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院长林顺潮说。从最初的落地到医院推广难题,从解决医保问题到人才引进困难,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历经了从无到有,也累积了丰富的探索经验,对于未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医疗合作更有底了。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深圳民营医疗市场也吸引了大量港澳资本。2017年4月,深圳博德嘉联医生集团医疗有限公司吸引了香港新风天域集团旗下的新风医疗控股有限公司1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新风医疗成为博德嘉联医生集团的大股东。随着港资的进入,博德嘉联成为国外和港澳台医生进入大陆执业的窗口和服务平台,双方还将探索香港居民或在深港籍人士在深圳就医的新模式。
近年来,深圳为港澳独资在深开办医疗机构创造了宽松条件,设置了专门的办理窗口,流程清晰,对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承诺办理时限为15个工作日。目前,深圳已有8家港资独资医疗机构,分别为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深圳医汇卓越时代口腔门诊部、深圳思莉医疗美容门诊部、深圳福田志浩综合门诊部、深圳朱胜吉口腔门诊部、深圳港全综合门诊部、深圳新安希玛林顺潮眼科门诊部和深圳万治门诊部。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健康合作上,这些港资独资医疗机构有望发挥重要作用。
人才▶▶
深港合作共建医学院及培训中心
2月25日,在深圳举行的粤港澳大湾区卫生与健康合作大会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表示,深圳的医护水平和卫生科技创新与其内地一线城市的地位不相符合,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深圳高等医学院数量不足。据了解,深圳目前只有2所高等医学院。
加快医学人才的培养是深圳补医疗短板的关键,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1月,深圳市政府、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签署了合作协议,将共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为大湾区培养国际化医学人才,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创新。
目前内地的全科发展整体仍处在较初级阶段,而香港的全科医学模式比较成功。去年开始,深圳市家庭医生协会就牵手香港第二大全科连锁诊所集团——香港联合医务集团,帮助光明区开展全科医生培训。
2月25日,深圳市家庭医生协会、平安好医生及香港联合医务集团签署合作项目,探索公私合营的全科服务新模式。“这个模式的初步计划是,香港联合医务集团为深圳公立社康全科医生提供培训,帮助他们更快速成长,同时引入商业保险客户,由这些经过培训的合格全科医生为其服务,实现患者的分级诊疗。”香港联合医务集团深圳办公室负责人陈庆奇说。在粤港澳大湾区推广“港式”全科医学,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是香港联合医务集团的重要任务。未来,他们也会探索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港式”全科诊所。
通过深港合作,深圳也在加快专科医生的培养。两个月前,香港医学专科学院跟深圳市卫健委签订了专科医学人才培养协议,将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成立一个专科培训中心,开展专科医师培训,培养一批国际化的专科医生。
产业▶▶
通过合作打通科研和产业化链条
随着《规划纲要》的出台,粤港澳大湾区健康产业也迎来一个非常好的时机。广东省医学会会长姚志彬表示,按现在的增长速度,到2028年时,健康产业规模将达到2万亿元,到2030年是2.5万亿—3万亿元的规模。
“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医疗中心,生命科学和健康产业是未来的产业方向。”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唐杰说。可以看到,目前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医学研究和产业发展具有很好的基础,香港和广州是医疗中心,研发能力较强,澳门则对中医药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而深圳是生命科学、生物医药产业的制造中心,尤其具有较强的生物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应用能力。
近年来,在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领域,“香港研发—深圳转化”这一模式,已经催生了不少成果和企业,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2018年6月15日,我国首款获批的无创结直肠癌检测试剂——睿肠太miR—92a检测试剂盒(荧光RT—PCR法)在深圳上市。该检测试剂盒的分子诊断技术就是由香港中文大学消化疾病研究所于君教授团队研究开发的,由深圳市晋百慧生物有限公司进行临床转化和产业化。“深港两地优势互补、科研机构和企业结合,打通了科研和产业化的链条,促进基础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于君说。
同年7月,深澳中医药创新研究院正式落户坪山。该研究院由坪山区人民政府、澳门科技大学、深圳市和顺堂医药有限公司共建,着力打造综合技术平台、高新技术转化与孵化平台、国际合作和教育培训中心,建设成为中医药专业特色鲜明、优秀人才聚集、管理体系完善、具有原始创新能力和产业转化能力的国际化研究机构。
此外,香港理工大学也在深圳建立研究院及产学研基地,设立深圳市中药药学及分子药理学研发中心,主要从事创新药物、现代中药和保健食品的研究。深圳市中医院也与香港科技大学中药研发中心、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开展中药制剂研发合作。
“香港在中医药产品研发上,更接地气,有助于研究产品的产业化。”深圳市中药制剂中心中药实验室主任陈剑平说。通过合作,将给深圳的中医药发展带来了更多经验,有助于研究成果的市场化,推动深圳中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可以预见,借助粤港澳医疗科技合作的深入,深圳将补足生命健康领域基础研究的短板,健康产业将实现快速发展。
成人高考院校专业指导专属提升方案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其它本文关键词:
广东成考网申明:
(一)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以教育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体,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方式:邮件4295042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