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目前,粤东粤西粤北经济发展的落后,直接造成了当地教育、医疗等诸多公共服务水平低下,导致劳动力和创新人才外流。而人才的缺失,又反过来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如果不解决公共服务失衡带来的“失血危机”,有可能拖慢粤东粤西粤北的发展脚步。
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事实上,2018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扎实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其中包括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健康广东建设,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攻坚战
粤东粤西粤北大多地区存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足、卫生人才紧缺等问题。以清远市阳山县为例,全县共有260名乡村医生,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仅有22人,其余均只具备乡村医生资格证书。
6月5日,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制定《广东省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行动计划》,计划到年底为全省2277个贫困村卫生站配置远程医疗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包,实现贫困村远程医疗全覆盖。7月4日,阳山县的55个贫困村村医在全省首批配备了AI(人工智能)医生,这是广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缩影。
如今,乡村医生配置远程医疗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包以及用手机安装了AI智能医生APP“叮呗”后,不但可在村里采集血压、血糖、血氧、脉率、体温等健康数据,还能测量心电图。根据采集数据和村民症状描述,乡村医生可在手机上一步一步问诊,AI医生就能给出诊断意见,准确率高达95%。如果仍拿不准,还可通过手机发送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信息,请广东省网络医院的医生进一步帮助诊断。
据了解,该AI医生智能学习过3亿份病例,相当于给每个村庄都配备了一名达到中级以上医师专业水平的临床主治医生。目前,AI医生能看200多种常见病,覆盖了普通社区医院日常诊断的90%以上病种。
2017至2019年,广东统筹各级财政安排500亿元,实施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项目。目前进展如何?据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刘冠贤介绍,2017年47家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项目提前3个月全部开工,县级综合医院建设加快推进,第一批4000家村卫生站改造建设基本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事业费补助、边远山区乡镇卫生院岗位津贴等经费已较好落实。
韶关市翁源县第二人民医院离县城较远,是全省首批20家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项目之一。其前身是翁城中心卫生院,硬件只有二手CT机和X光机,只能做基本的检查。而新医院总投资超2亿元,升级为二甲医院,引进了一批新设备。第一期建成后可提供病床300张,服务半径20公里,服务人口20万人,预计日门诊量可达300至500人次。
翁源县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张汉双告诉《南方》杂志记者:“届时,翁城镇及周边区域群众不出远门便可享受到与县城同样的医疗服务,群众看病难问题将得到明显缓解。同时,为了吸引更多优秀医生,我们出台了包括提供编制、发展平台在内的多种措施。”
7月6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项目攻坚战动员大会在广州召开。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段宇飞表示,基层医疗机构升级建设是解决广东省医疗卫生资源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重要举措。广东47家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项目7月1日前工程进度要达到70%以上,155家县级公立医院升级项目10月1日前开工率要达到100%。
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逐步补齐教育短板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教育领域同样存在。由于经济欠发达,优质教师资源留不住。
近年来,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逐步补齐教育领域短板。清远、韶关成为粤东粤西粤北首批省教育强市。随后,清远、韶关实现省教育强县(市、区)全覆盖,成为粤东粤西粤北首批省教育强县(市、区)全覆盖的地级市。
其中,韶关的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98.45%,义务教育各项指标均达到省的要求且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调整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第三学年学生覆盖100%。随着最近几年边远地区教师补贴不断增加,韶关各县(市、区)的应聘教师更多了,当地教师队伍水平也更高更强。目前,韶关还成为粤东粤西粤北首个提出一揽子措施吸引人才的城市,全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对人才的吸引力。
在清远市,一方面努力办好寄宿制学校,一方面以教育信息化为着力点,提高教学教研效益。近年来,清远先后投入约1.6亿元资金,有效改善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全市农村寄宿制学校基本上实现了“五有”要求。全面落实寄宿生补助政策,2017年共为15726名住宿生发放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住宿生伙食补助资金943万元。
此外,清远还连续5年每年投入1459万元,用于全市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千兆到校”实现全市“校校通”“班班通”全覆盖的目标,并积极推进“广清合作”“佛清合作”项目,引进发达地区优质资源,利用录播平台开展教研活动。如今,清远已从中小学生净流出地变为净流入地。
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财政保障
根据2017年省对各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考核结果通报,在广东21个地市中,韶关排名第六,清远排名第五,均为优秀。之所以取得好成绩,得益于地方政府设置了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特别是资金投入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2013年,我们重新修订了《关于推进韶关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施意见(2013—2020年)》,将年度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把任务细化到各个部门、各个县(市、区),层层落实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的动态管理机制。”韶关市财政局副局长张文华告诉《南方》杂志记者,“2013—2017年,韶关市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累计达668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4.53%。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从2013年的67亿元提高到2017年的174亿元,增幅达到160%;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了2.5倍,全市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从2012年到2017年,清远市民生类支出年均增长14.75%,共计支出1122亿元,并基本达到两个‘80%’的目标,即‘全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80%以上、北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达到南部地区平均水平的80%’。”清远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清远不但构建了与市情财力相适应、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和财力下沉机制,还构建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机制和部门间协同推进机制,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升。
,虽然粤东粤西粤北正在全力补齐公共服务短板,但由于本身经济发展基础较弱,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与珠三角城市相比,差距实际仍可能不断扩大。
《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2009—2020年)》(2017年修编版)明确提出,到2018年,全省率先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体制,率先实现省内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财政保障能力均等化,率先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机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明显提高、服务方便可及、群众比较满意,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在国内位居前列。
成人高考院校专业指导专属提升方案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其它本文关键词:
广东成考网申明:
(一)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以教育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体,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方式:邮件4295042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