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6月25日高考放榜,廉江市实验学校10名同学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预录取。周君宝以高考总分707分勇夺广东省理科第一名,陈佩宁同学以高考总分698分勇夺广东省理科第四名。昨日,廉江三中郑鹏勇同学已被清华大学录取。
7月6日中考放榜,湛江市前十名廉实占8人,其中4人包揽湛江市前四名,最高分902分;据廉江市教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该市850分以上共有72人(其中廉实68人),800分以上295人(其中廉实占211)。
廉江市实验学校以“我们没有最好的生源,但培养了湛江市最顶尖的学生,廉实学子没有一个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强音,再次吹响了廉江打造粤西教育新高地的冲锋号。
近年来,廉江市基础教育持续、稳定发展,高中教育连年跨越攀升,多点开花、全面提升,跑出了振兴教育的“廉江速度”,廉江市先后被评为“广东省教育强市”、“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
全面提速提质 高考跨越式发展令人瞩目
廉江教育的异军突起首先于高考成绩的跨越式提速而令人瞩目。2015年,廉江本科上线总人数3321人,本科上线率33.2%,均居五县(市)第一,两名考生被北京大学录取,廉江市实验学校周晓畅以总分696分夺得湛江市高考理科第一名,取得历史性突破。
从这一年开始,廉江高考成绩一年一步新跨越,一年一个新台阶。2016年,在全市高考人数减少的情况下,廉江市一本上线人数、本科上线率持续增长,其中廉江市实验学校李湛同学高考成绩位列广东理科总分前十名,勇夺湛江市理科第一名,张雨薇同学夺得湛江市文科第一名,李湛、廖明洋两位同学被北京大学录取。
2017年,廉江市一本上线人数创历史新高,有7名考生被清华、北大录取,湛江市文科、理科第一名均落在廉江市实验学校。该校被授予“华南理工大学优质生源基地”、“清华大学优质生源基地”的称号。
今年,廉江依旧不负众望,再创辉煌。本科上线人数达到历史性的4990人,本科上线率创历史最好水平,达到46.8%,全市600分以上共97人,11人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预录取。
在廉江市教育局提供的今年高考榜单上,廉江市各面上中学今年高考可谓是多点开花,异彩纷呈。
廉江中学本科上线人数1270人,本科上线率70.8%,创历史新高;
廉江一中本科上线人数673人,本科上线率46.5%。
廉江二中美术类考生上本科线288人,本科上线率达71%;音舞类考生上本科线32人,本科上线率达74%。
廉江三中郑鹏勇同学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预录取,成为该校建校以来首个考取清华大学学生。
安铺中学体艺生本科上线率54.4%。连续9年上演中考超低分生“逆袭神剧”,以特色教学,艺术专长为抓手的廉江五中,今年高考更是迎来大丰收:上本科线以上76人,上大专线以上426人,三年前中考成绩200分以上的学生上线率100%。
目前,作为廉江教育新标杆的廉江市实验学校,每年的高考季,都以吸人眼球的骄人成绩,成为湛江教育的新标兵。
加大教育投入 义务教育均衡推进
走进廉江市第十九小学,校舍俨然,教室窗明几净。这间总投资约7500万元,占地面积42亩,于2017年9月落成并正式开学的学校是廉江市解决大班额问题、改善办学条件、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的一个缩影。
2016年,廉江确定这一年为“学位建设年”,总投入1.4亿元,加大学位建设力度,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教育,从追求“有学上”的义务教育普及,到力求“上好学”的高位均衡发展。一批新建、改扩建项目开工上马。
2017年,廉江市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项目投入资金约5985万元,建设项目182个,已开工的学校有60余个。世行贷款示范项目建设正式启动,其中,基建项目规划建设标准化课室57间,投入资金1425万元;建设农村艰苦边远地区教师周转宿舍434套,投入资金3797.5万元。同年,新增民办幼儿园45所,新增学位8000多个。
截至目前,廉江市先后建成了市一中、市十八小、市实验学校、市十九小和市特殊教育学校,完成了285所薄弱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工作,改扩建城区中小学和镇级学校一大批教学楼项目,为城区中小学新增学位17000多个。目前,市二十小正在规划建设,将于明年9月投入使用,增加学位2700个。
2017年,廉江市投入建设资金4129.228万元,已建设智慧教室5间,网真教室6间;全市教育信息化(多媒体教学平台、学生计算机)项目已建设完成;投入500多万元建设廉江市中小学学业评测系统项目;全市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100%班级有教学平台,全市所有学校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
为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廉江市切实做好贫困生建档立卡补助发放和加大对家庭困难学生扶持力度。2017年,廉江市共资助各级各类学生(幼儿)68834名,资助金额2690.927万元。大学生源地助学贷款共受理学生贷款1206笔,贷款金额927.6879万元。
在此基础上,2017年3月30日,廉江市召开首届奖教奖学暨扶持困难家庭子女颁奖大会,表彰2016年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和中考、高考成绩优秀的学生,资助1000名特困家庭的中小学生,共发放奖教奖学助学金290多万元。企业界热心人士积极组织成立廉江市教育发展促进会,捐集善款1800多万元作为奖教奖学基金,共奖励 259名教学成绩显著的教师,资助帮扶1997名困难家庭孩子读书,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好评。
素质教育亮点纷呈 特色教育百花齐放
校校有亮点,各自有特色,学生社团办得如火如荼,校园文化建设亮点纷呈……在教育质量加速推进的同时,廉江市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同样做得有声有色。
今年3月31日,第33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华南农业大学举行,全省22个代表队近500名学生同场竞技。廉江一中叶德瑜同学的作品《外光跟踪式投影与观测两用望远镜》获得省二等奖和“广东工业大学校长创新奖”,魏茹露、戚兆柱同学的作品《光电智能杀虫系统》获得省三等奖。
廉江市实验学校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成立各种兴趣小组,组建合唱团、民乐团、文学社、话剧社等38个社团,并定期开展活动。该校童声合唱团曾获广东省中小学艺术展演一等奖,2016年8月参加北京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合唱节比赛被评为民谣组B级合唱团。
廉江一中本着“创特色、强科研、树品牌”的办学思路,以社团文化为阵地,为孩子打开一扇扇窗户,为青少年搭建起展现风采的舞台,有力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素质教育全面丰收,43个社团个个精彩,书法、航模等活动多次获国家级奖励。2016年,该校叶德瑜同学发明作品获得第68届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银奖和第9届国际发明创意大赛金奖。
廉江三中以该校春蕾文学社为平台,开展一系列阅读写作活动,每学年均举办“春蕾杯”现场作文大赛,并组织师生参加“文心雕龙杯”及“文心杯”等高规格的写作大赛,提高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以阅读空间为平台,开展“书香满校园”的读书活动,把学校打造成“学校有书香气,老师有书卷气,学生有书生气”的书香校园。
2017年,廉江中学、河唇二中、廉江十八小等12所学校成功申报省校园篮球特色学校。目前,廉江市组建了80多支校园足球队,廉江一中、廉江二中、廉江三中、河唇中学、良垌镇一中、新民镇中心小学等6所学校已经成功申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安铺中学等16所学校成功申报“广东省第二批青少年校园足球推广学校”。
形式丰富、种类繁多的活动,不仅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扇面向亮丽风景的窗户,而且也在各类比赛中频频获奖。
在湛江市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和广东省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廉江市第一中学舞蹈《goodbye 我的爱》获省二等奖, 合唱《热带雨林》《花树下》荣获省一等奖;廉江市第二中学舞蹈《鹤湖情思》获省二等奖;廉江市实验学校合唱节目《月亮月光光,跳跃的舞步》获省一等奖。廉江三中学生摄影作品、廉江中学的摄影作品分别获省中学组一等奖;廉江市第九小学和横山中南小学的学生摄影作品获省一等奖。
经济增长持续发力 为教育提质提供强大支持
经济发展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廉江教育提质的背后,是廉江经济提速的充分体现,是全市齐心协力、锐意进取,“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具体写照。
近年来,廉江发展成为全省工业“明星县”。在廉江县域经济的新版图上,依托“一园三区”形成的产业集群,正在拔节速长、生机勃发,犹如色彩斑斓的“经济马赛克”,成为广东新的“西大门”和增长极。
去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30.7亿元,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491.5亿元,增长4.5%;财政总收入26.4亿元,增长10.9%。廉江市综合竞争力跻身2017年全国县域经济400强排第220位,名列广东第8位;廉江市消费力跻身全国县级城市100强第93位,均是湛江唯一上榜县(市)。
廉江市委书记林海武表示,2018年是廉江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的关键之年,要主动对标对表中央和省市对教育发展的新定位、新要求,明确奋进的主攻方向和着力点,全面实施“名校带动”战略,趟出富有廉江特色的教改新蹊径,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宜居宜业的北部湾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作出新贡献。
成人高考院校专业指导专属提升方案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其它本文关键词:
广东成考网申明:
(一)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以教育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体,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方式:邮件429504262@qq.com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补短基本公共服务,为粤东粤西粤北“造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