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一、自评工作开展情况
1、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学习宣传。我市把评估工作作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积极推进工作开展。为保证评估工作的顺利展开,各学校成立了自评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各中层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评估工作领导小组。设立评估办公室,统筹协调评估工作。组织学习《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国教督办〔2016〕2号)等文件精神,召开评估工作专题会议,积极营造浓厚的评估氛围。
2、明确工作任务,完善评估机制。我市各学校根据中高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要求,制定职业技术学校评估工作实施方案,对学校评估工作进行总体部署;确立评建工作的总体目标,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围绕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师资队伍、课程与教学、校企合作、学生发展、办学效益情况等评价内容,明确了责任部门、责任人和完成时间。为确保评估工作有序开展,各学校完善了评估工作机制,形成了沟通、反馈、解决实际问题的良性循环评建工作机制。
3、团结协作,推进自我评估工作。我市各学校遵循“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方针,对照标准,找出差距,突出重点,落实整改。各学校上下统一思想,团结协作,切实推进评估的各项工作。参加评估的学校先后组织完成了评估数据填报,以及校长、专业主任、学生的问卷调查填写等各项工作任务。对评估工作中发现的差距、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加快建设与整改,将“评估过程”真正变成了“诊改过程”。通过开展自我评估工作,全方位促进了学校教学及各项工作。
二、自评情况
(一)基本办学条件
近年来,我市结合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和推进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建设工作,整合优化中职教育资源,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新建了汕尾市职业技术学校、海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陆丰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陆河县职业技术学校,加强学校校舍建设,配置实训设施设备,完善办学条件,职业学校功能场室和实训条件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全市中职学校生均占地面积约42.1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约15.1平方米,财政拨款总值和生均财政拨款逐年增加;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室均配备“班班通”多媒体教学平台,图书藏书总量和报刊种类基本达到要求,生均仪器设备值约7086元。
(二)师资队伍
我市执行省规定的编制标准,为中职足额配备教师,充实师资力量,确保满足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高度重视中职高水平教师的引进工作,近几年,由市领导带队到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设点招聘全日制本科和研究生学历教师,对招聘的211工程院校毕业生给予安家费1万元,对招聘的研究生学历的教师给予2万元至6万元的安家费。高度重视中职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通过学历提升培训、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培训、专业课教师轮训等方式,提高教师整体水平。我市中职师资队伍的规模扩大,整体素质明显提升,教师队伍稳定,中职教师学历达标率约为93.6%,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比例为3.3%,专任教师副高职称教师比例12.7%。
(三)课程与教学
1、我市中职学校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各中职学校根据教学需要配置校内实训室,各专业实验实训(实习)项目参照《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设置,全市中职学校校内实践教学生均工位数约0.6个,生均仪器设备值约7086元。各中职学校均建有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基本满足实训要求。
2、课程开设结构。我市中职学校专业课程设置总体上B类课程所占的比例较大,在课时安排上,A类课程的课时(理论)占20%,B类课程的课时(理论+实践)占50%,C类课程的课时(实践)占30%,实践教学占总学时比例均达50%以上,突出了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明显提高。
(四)校企合作
1、重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机制建设。各中职学校均制定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组建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如陆丰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组建了三个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试点班:与ZTE深圳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班、与TCL通力电子(惠州)有限公司合作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班、与深圳地铁合作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班。
2、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各中职学校根据专业设置情况,配套设置校外实训基地,签订合作协议书。各中职学校高度认识教师企业实践的重要性,把企业接受教师参与实践活动作为合作的内容之一。各中职学校均制订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实施方案,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合作企业开展实践活动。近年来,校企合作单位接收中职毕业生就业数逐年增加。
(五)学生发展
1、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我市各职业学校以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德育先行”的理念,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抓手,提升学生政治素质;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创业教育,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熟练的职业技能、善于创业竞争的高素质劳动者。坚持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积极拓宽“出口”保“进口”。各学校设有校企合作办公室,为毕业生开设了职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学习就业知识,掌握职业生涯设计和求职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择业观,形成“先就业,后创业”的理念。经常深入企业,了解他们的用工需求,与企业建立稳定的用人关系;每年举办大型毕业生推介会,把岗位引进校园;利用学校网站、信息栏等媒介,定期发布毕业生就业信息;积极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合作,拓宽就业渠道。各学校重视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开展丰富多样的创业教育活动,进行职业生涯成长规划教育,以培养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建立就业创业信息平台,强化就业创业管理,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就业学生管理的跟踪和巡视回访制度,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后续管理服务和技术支撑。近年来,我市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6%以上,各专业对口就业率80%左右。
(六)办学效益
1、我市中职学校紧密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产业发展规划方向,立足服务社会,立足促进学生就业,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加快专业的拓展和延伸,提高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的吻合度。围绕职业教育质量提升战略,我市构建“专业核心课程+就业方向课程”的课程体系,不断加强专业建设,通过市重点建设专业评估,打造精品专业,目前已通过评估的市级重点建设专业有海丰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陆丰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陆河县职业技术学校建筑装饰等10个专业。近年来,我市围绕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在办好原有传统专业的同时,重点加强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技术应用、学前教育、会计电算化等专业建设,增设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建筑装饰、服装设计与工艺、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机器人应用与维护、舞蹈与表演等专业,服务地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面向现代服务业的专业。
2、始终坚持围绕行业、产业发展需要,加大社会服务工作力度,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配合相关单位组织社会培训以及各类资格培训。城区职业技术学校始终坚持围绕行业、产业发展需要,加大社会服务工作力度,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做好学历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中职生创业培训、进城务工人员培训、继续教育培训、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模块培训、会计资格考证等培训。海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成功地组织了农村劳动力培训、退役士兵技能培训以及会计资格培训,积极筹划了会计培训考试工作。陆河县职业技术学校选派优秀老师到陆河BYD工业园进行员工管理培训讲座,为一些企事业单位进行礼仪培训;精心组织师生团队完满完成陆河“梅花节”的导游解说工作,组织学生进行“创文创卫”宣传活动,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陆丰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被确定为“广东省汽车售后服务行业协会人才培训基地”、“广东省信息兴农工程信息培训中心”、“陆丰市创新创业基地”,并举办了普通话水平测试、会计从业资格证、维修电工等职业技能培训和考证培训。各学校通过参与各类培训,向公众充分展示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传播职业教育正能量、好声音、新形象,展示了我市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及社会服务能力,扩大了职业教育影响力,提升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增强了社会对职教人才技能培养和实践教育的直观认识。
3、加强学校内部管理,营造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各中职学校主干专业与区域产业匹配程度较好。近年来,我市中等职业学校每年毕业生约4000名,为汕尾教育发展做出应有贡献,为全市区域经济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一) 存在问题
1、 办学规模不大,整体效益不高。当前,我市进入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对职业教育的引领能力、支撑能力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我市本地中职在校生规模小,与加快提升职业教育发展质量,努力服务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2、职业学校办学条件亟待进一步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成本高,特别是理科类、工科类成本更高。我市中职学校的生均实训设备值虽然不低,但部分学校实训设备老化、陈旧,未能及时进行更新;部分新开设专业现有硬件设施还未能完全满足学生学习和技能训练的需要,不能适应专业发展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3、 专业教师不足,“双师型”教师存在引进难、培养难的双重困难。一方面,职业学校的教师来源主要以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为主,其接受的本科教育主要以专业理论为主,缺乏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在职教师,特别是中职学校在职教师接受省级及以上等级的培训机会较少,派出教师跟岗培训的机会更少。
4、人才培养模式落后。虽然部分中职学校与企业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但企业并未深度参与中职学校的教学活动,部分毕业生未能很好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
(二)努力方向
1、提高认识,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全社会切实转变教育观、人才观、择业观。要通过报刊、电视台、网络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国家有关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宣传国家对中职学生的免学费、助学金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多途径向广大初中毕业生及其家长宣传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办学特色、教学成果、校园文化、环境设施,毕业生就业前景等,提高中职学校对初中毕业生的吸引力。要广泛宣传优秀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宣传职业教育战线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宣传职业院校学生创业成功的典型人物事迹,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氛围,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提高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
2、加大投入,健全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一要按有关政策法规保障职业教育的正常投入。落实“城市教育费附加中用于职业技术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逐步建立职业技术教育生均综合定额拨款机制”的政策。按《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的要求,落实“各级政府用于职业教育的财政性经费应逐年增长”。二要进一步加大对实习实训基地的投入力度。对全市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进行整体规划,争取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添置教学设备设施,满足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需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 整合资源,建设优质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一是调整布局,对规模小、专业重复的学校进行撤并,集中资源,建设优质中职学校。重点建设市职业技术学校和4个建制县(市、区)骨干中等职业学校,力争把市职业技术学校、陆丰二职、海丰职校、陆河职校建设成在校生规模4000人以上的骨干中等职业学校。力争在“十三五”期间把陆丰二职、海丰职校建成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把市职业技术学校、陆河县职业技术学校建成省级重点中职学校。二是根据我市规划的产业方向,统筹各县(市、区)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按照“一校一特色”的要求,结合各校师资、设备、招生规模和我市产业发展方向,做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结构调整,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4、 深化改革,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一要推进办学体制创新。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采用“行政调控”加“市场引导”等多种手段,制定促进和扶持多元办学的措施,引进社会资源参与职业教育,通过集团化办学、联合办学等途径,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二要转变办学模式。进一步推行“订单培养”、“工学结合”、“教学见习”、“顶岗实践”、“学徒制”等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建立校企合作平台,鼓励职业技术学校与企业按照共同的培养目标,联合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合作共建生产实训中心。
汕尾市教育局
2018年9月19日
成人高考院校专业指导专属提升方案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其它本文关键词: 粤东汕尾市中等职业学校评估自评报告
广东成考网申明:
(一)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以教育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体,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方式:邮件429504262@qq.com